•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房屋理念

简析安德烈·帕拉迪奥的建筑思想

时间:2022/2/17 14:27:51  作者:JAN(徐赐阳)  来源:徐赐阳中国(工作室)  查看:5319  评论:0
内容摘要:帕拉迪奥的建筑设计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集中体现。他在建筑设计中不单是对古典的复兴,更是基于古典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其建筑设计思想冲破宗教束缚,向人神共享、以人为本的层面发展。

 

安德烈·帕拉迪奥(1508—158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建筑大师,他极富开创性的建筑设计实践及其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四书》,对之后欧洲建筑设计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帕拉迪奥成为有史以来被模仿最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帕拉迪奥的建筑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继承古典建筑语汇并创造性运用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重要标志,就是广泛复兴古希腊、罗马建筑的柱式、三角楣、拱券、圆拱和穹顶等语汇。这一变化不仅是建筑构造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些古典建筑语汇代表着建筑师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敬意,是人文主义思想回归的象征。古希腊人说,我们之所以用人的形象来代表神,是因为世界上没有比人更美的形式。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⑴古希腊人最早宣称,建筑就是依据人体比例和形式的产物。如“柱头”一词即取自“头”之意,朴素粗壮的多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力量,纤细精巧的爱奥尼亚柱式象征女性的优雅,装饰华美的科林斯柱式象征人的欢乐,万神庙巨大的半球形穹顶象征星空等,这些古典建筑语汇都与人以及人对宇宙自然的畅想、探索密切相关。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自布鲁内莱斯基、阿尔贝蒂、布拉特曼到米开朗基罗,他们都在建筑设计中以极大的热情和智慧复兴古典语汇,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新风格的确立做出了不遗余力的贡献,但这些古典建筑语汇大多出现在教堂、公共建筑的设计上,少有应用在民宅建筑设计之中,可以说是美中不足。

 到了文艺复兴晚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在充满普世人本思想的威尼斯共和国,建筑大师帕拉迪奥在市政厅、别墅和教堂设计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古典建筑语汇,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修复维琴察市政厅时,他为大楼设计了两层古典连拱廊,用双柱取代传统的单柱支撑拱券,并在拱肩处设计了巧妙的圆形穿孔,使古典拱廊呈现出明亮、轻巧的风貌,这种柱与拱结合的设计是继“角斗场母题”,“凯旋门母题”之后,被称为“帕拉迪奥母题”,为以后欧洲建筑广泛采用。帕拉迪奥第一次将象征宗教神权的山墙式神庙门廊和穹顶形制,运用于著名的圆厅别墅和巴巴罗别墅的设计之中,打破了人与神的界限,成为人文主义建筑设计思想新的里程碑。他设计的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的西立面时,则采用了两个希腊神庙门廊的上下叠加造型,可谓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既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又散发着不一般的古典气息,与隔河相望的拜占庭式圣马可大教堂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新的建筑审美趣味。帕拉迪奥对古典建筑语汇的继承和创造性运用,诠释着他对古典建筑文化的迷恋及深刻理解。

 

二、极力尊崇建筑的比例之美和对称之美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美存在于和谐的数学比例之中”的著名论断,开启了欧洲艺术审美的理性大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著名古典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概括出“建筑应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的建筑原则⑵,从中可以看出毕达哥拉斯理性审美理论对建筑审美原则的影响。文艺复兴早期著名建筑理论家、设计师阿尔贝蒂(1404—1472)在他的《论建筑》一书中更是明确指出,建筑之美来自于各部分数学比例的合理整合,对任意部分的稍微增加和减少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⑶。上述倡导建筑理性之美的论述对帕拉迪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对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遗址愈发感兴趣,甚至用了六年时间去罗马等地考察、研究、测量和绘制建筑废墟的图景,并于1554年整理出版。他对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审美原则尤其推崇,还为1556年出版的《建筑十书》绘制了精美的插图。1570年帕拉迪奥出版了自己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四书》,全面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成就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设计理念作了图文并茂的阐释,该书在很长时间被欧洲建筑界奉为精典。

帕拉迪奥认为,建筑美来自美丽的形状,来自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完美的比例关系。他还说最优美、最规则的形状是圆形和正方形,其它形状由它们导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帕拉迪奥之所以无以复加地赞美圆形和正方形,原因之一恐怕是出于这两种图形的绝对对称吧!帕拉迪奥所设计的民宅代表作圆厅别墅和巴巴罗别墅,就是其建筑设计思想的真实体现。圆厅别墅位于维琴察的一座小山上,属于集中式建筑,其平面呈希腊正十字形,别墅的主体为正方形,饱满的穹顶(圆厅部分)覆盖在正方形的中心之上。建筑在构图上十分严谨,内部大、小空间尊崇严格的比例关系,使建筑围绕纵横两条中轴线对成展开。圆厅别墅虽有过分追求空间布局的绝对对称之嫌,但建筑整体仍给人以优雅规整、明快高贵之感。巴巴罗别墅坐落在威尼斯郊区,帕拉迪奥在设计中严格遵循了结构对称法则。别墅的正面中央采用希腊神庙门廊造型,两侧分布着对称的连拱长廊和二层小楼。无论从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古典优雅的外在造型看,还是从建筑各部分所承担的实用功能看,巴巴罗别墅都堪称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是帕拉迪奥别墅设计的经典风格之一。

 

三、冲破宗教束缚,倡导人神共享的建筑设计思想

文艺复兴的精神核心就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冲破基督教神权对人的束缚,彰显人的自尊与价值,弘扬人的高贵与创造。人文主义学者德拉·米兰多拉(Della Mirandola)在他的著名文章《论人的尊严》中指出:人之所以高贵尊严,原因在于,人的形象和上帝依自己模样创造出犯罪之前的亚当非常相似,又和复活之后的基督非常相似⑷。正是基于人这样的自豪感,阿尔贝蒂曾说:“人只要有愿望,就可以做成任何事情。⑸”拉斐尔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他临终之前要求教皇把他葬于罗马的万神庙,显然拉斐尔认为他有资格进入众神的行列。也正是同样的认识,文艺复兴后期最后一位建筑大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将专属于教堂和神庙的穹顶、神庙柱廊用于民宅建筑设计之中,把原本属于教堂、教廷和宫廷的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刻和绘画,用来装饰民宅别墅。帕拉迪奥的这些设计行为彻底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界限,大胆践行人神共享,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新思想。

帕拉迪奥的设计实践不象前辈那样以教堂、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著称,而是以修建大量民用住宅建筑名垂史册。终其一生奔波于威尼斯和维琴察两地,乐此不疲地为民众设计房子。他的建筑设计理想就是把古希腊、罗马那些典雅、华美建筑语汇和范式,引入到民用别墅的设计中,使这些古代遗产不应只被教会和宫廷所垄断,让普通人都可以分享这一文明成果,让人们住得舒适和有尊严。身为建筑师,帕拉迪奥只关心用最合适的材料,选择适当的造型,设计合乎比例之美的建筑,使建筑的美观与实用相统一,更好地为人服务,这是帕拉迪奥人文主义建筑设计思想最难能可贵的表现。圆厅别墅和巴巴罗别墅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设计思想。

圆厅别墅的设计灵感无疑来自于罗马的万神庙。帕拉迪奥赋予圆形神圣而完美的意义,他认为圆形不仅是上帝的象征,而且也代表着智慧、稳定和宇宙万物的秩序,使别墅的设计理念与退休大主教的主人身份颇为相称。为了使别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更好地为人服务,帕拉迪奥为别墅的四个方向设计了四个完全相同的六柱神庙门廊,让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建筑,欣赏四面八方的自然风光。他形象地说:“四个柱廊象是四个张开的手臂,欢迎者周围的人。⑹”别墅在色彩上以白色为主,与蓝天、白云,地面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外部及三角楣上的大理石雕像,使建筑增添了高贵端庄的情调。圆厅别墅所散发的人性光彩和独特魅力,使其成为经典建筑样式,被后世英、美等国多处民宅、公共建筑所模仿。

巴巴罗别墅则具有鲜明的希腊神庙门廊特征。帕拉迪奥把建筑中央的主体部分设计成看似神庙门廊的模样,四根挺拔的艾奥尼亚壁柱支撑着优美华丽的三角楣,是别墅顿感端庄优雅、古典迷人。别墅内部的墙壁上绘制了大量华美且生活化的壁画,描绘了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以别于教堂和宫廷壁画神秘、浮华的风格。帕拉迪奥将神庙范式引入别墅设计之中,既突显了现实生活的高贵与快乐,又使巴巴罗别墅弥漫着古典浪漫的人文气息。美国白宫就是这一风格影响的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研究帕拉迪奥的建筑设计思想,可以梳理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设计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发现并正确认识帕拉迪奥通过其建筑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把人文主义建筑设计思想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的可贵探索,为后世古典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

 


标签:建筑思想 建筑设计思想 创新 建筑设计大师 建筑设计院 建筑人文主义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

房屋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软装设计|设计案例|设计作品|设计方案|施工图|效果图|住宅设计|家装设计|自建房设计|豪宅设计|结构设计|水电设计|工程设计|

 

房屋建筑设计/房屋室内设计/房屋质量检测中心 

 TEL: 18017934777 / 17717607402

房屋建筑设计/房屋装饰设计/房屋景观设计/度假村设计/宅基地房屋设计/私人房屋设计/农村房屋设计/乡村房屋设计/房屋质量检测/

建筑设计甲级 / 室内装饰设计甲级 / 园林景观设计甲级 / 消防工程设计甲级 /   房屋设计上海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2750号  

沪ICP备10202383号-28